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徐家珏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“中国画坛百杰画家”徐家珏:山水之道警

2012-03-30 15:06:51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罗伟鹏
A-A+

  篆刻的城

  落款在梅雨时节

  青石城外

  一路泥泞的山水

  一笔凌空挥毫的泪

  你是我泼墨画中

  留白的离别

  卷轴上

  始终画不出的那个

  谁

  在看到徐家珏的画、听到徐家珏讲解他所理解的中国画之前,台湾著名词人方文山的这首《泼墨山水》诗,也只如雾里看花般“始终画不出”,然而走进徐家珏的世界。

  在同行眼中,他即使画相同的题材,也与众不同。同在桂林的著名画家黄格胜说:“徐家珏所画的地方,有很多是我曾画过的,我发现徐家珏有自己很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手法。”他画的漓江,不是画眼中的漓江,而是画心中的漓江。

  在学生眼中他勤奋高产得令人惊奇,“徐老师在繁忙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余,每年还要出出数量惊人的作品。在他南溪山麓的画室里,地上桌上墙上满是他完成和即将完成的作品。”同时,几十年来他在桂林培养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,可谓桃李满天下。

  当然,如果一定要满足“吃了鸡蛋,还要看清下蛋那只鸡”的好奇,一定要以最直白的语言勾勒出专门描画山水意境的画家之形象,或许两点以证明他的实力:一是作品多,《美术》、《中国书画》等80多家权威刊物发表并评论过他的作品,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大奖;二是影响大,多次到国外举办个人画展,1997年中国文联、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他“中国画坛百杰”的荣誉称号,荣获美国金钥匙奖牌世界杰出人才证书,荣获英国剑桥20世纪成就奖牌和世界名人证书,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。

  爱上绘画:家乡山水启迪美的追求

  八岁之前,徐家珏和父母生活在阳朔高田镇龙潭村,那里有著名的月亮山,迤逦的金宝河绕村而过,在加上历尽岁月洗礼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在村间,让童年的徐家珏接受了美的洗礼。

  上学时,初入学堂的徐家珏被课本里的图画深深吸引,于是,他试着用笔和纸来描临课本里的图画。当时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,家里连绘画用的纸和笔也难以供应,徐家珏就用水浇灭正在燃烧的木柴(当地人称“火屎炭”)做笔,把家里的墙壁当纸,搞起了自己最初的“创作”。结果,家里的四壁都印了了他的绘画“杰作”。好在徐家珏的双亲都是文化人,看到儿子的行为,不仅没有责怪孩子,还认真评价起孩子的“作品”起来。也就是从那时起,当一名画家的愿望,就像一粒春天的种子埋进徐家珏小小的心田。

  之后的徐家珏随父母搬到桂林,又进入桂林市少年宫美术班学习。初中毕业后,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,徐家珏到桂林兴安县一个叫高泽的地方当起了插队知青,结果插队的第二天他就成了夜校扫盲的老师,第七天又成为了文艺宣传队的“领袖”。

  回忆起那段日子,徐家珏不免感慨:“那时候真的苦,有时累了一天,就想躺到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,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给自己布置的绘画作业还没有完成,就会睡意全消,振作精神拿起纸和笔画起来。”

  家乡的青山秀水启迪了徐家珏画画的愿望,自身的勤奋执着又为徐家珏的画画之梦插上飞翔的翅膀。不久,徐家珏考上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,从此踏上专业绘画的道路。而在这条道路上,徐家珏又凭着自己的天赋与勤劳,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中国山水画天地。

  道法自然:速写稿堆出一人多高

  “画家要自成风格,必须深入到生活中,感悟生活,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,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感受,逐渐形成自己画画的风格。”只会使用别人的符号依样画葫芦照套在眼前的山水上,或者是面对实山秀水却只会如照相般直接描摹,在徐家珏看来,这些都是“假画”。

  因此,这位画家最喜欢的就是到桂林各处写生,这一方面既是因为桂林的一山一水一木,看他的眼里永远都美不胜收;另一方面,他对走出画室,到大自然中寻找画画的“道”充满了渴望。目前,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《徐家珏山水画集—漓江胜迹》、《徐家珏速写集—漓江形胜图》,分别收录了他的山水画作品、写生及速写近400幅,既从一个新的高度表现出画家的才情和审美观,又充分证明着他的勤奋与高产。

  据徐家珏学生的笔下:徐老师是一位经常“直面他最熟悉最热爱的乡间田园生活的人,把诸如石板路、牲口棚、晒谷坪、鱼塘、草堆、鸡鸭牛羊这些民间生活情趣道具都列入了他山水画的符号序列”,因此能从他的画里“体味到山川云水草木林莽,体味到特有的南方味、广西味、桂林味。”“他一反传统文人画不食人间烟火式的纯精神纯性情抒写,而是直面现实人生,从而使他的山水画有了人间烟火味道和田园生趣,拓宽了传统山水画的表现范围,讴歌了人类和自然无穷的生命力以及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关系。”徐家珏自己也不无骄傲地说:“这么多年来画了数以万计的速写稿,叠起来足有一人多高了。”而他在山区农村现山区农民同吃同住,交了很多农民朋友,成为一位人品画品皆高的,品碑极好的画家,甚至农民进城也必定找他。

  继承传统:从文字中领悟画画之道

  “我在读书时代就感觉,中国语言当中,有许多词是由意思相对的两个组成的,比如上下、左右、大小、多少、动静、前后、高低……而在《易经》里也主要讲到阴阳学说,两个对立面的问题,这是为什么呢?”徐家珏说,他由此感悟到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“中庸之道”,即追求辩证的统一、对立的统一,从而达到一种安宁、和谐的境界。“如果中国画脱离了这个文化核心,那就是没有意义的。”在徐家珏看来,画画也就是寻找中完成一种对立、对比的统一,“在这种寻找中,找到了对立、达到了统一,也就到达中国画追求的境。”

  记得几千年前,有人问庄子:有的树木因为长得笔直可以使用而被砍伐,有的树却因为弯曲不成材而同样被清理,那么有用事无用该如何自处呢?庄子当时即说:“将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。”徐家珏理解的中国画,也就是在“清楚与不清楚”之间—“有不清楚的地方,画才清楚了;有不完美的部分,整体才完美了。”徐家珏说,这才是秉承了“中庸之道”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画。

  在寻找绘画过程中“干湿、浓淡、疏密、刚柔”等种种对比的同时,徐家珏又在创新和继承中追寻着自己风格的变化与完善。“我国宋代绘画在技巧上已全面成熟并注重精微度,我从范宽山水画中得到很大启发,我主张精神境界大、画要丰富具体、大气,不愿小打小闹、小趣味。”其实在评论家眼里,他从范宽那里得到充实、严密的写实画风,对范宽画中气势磅礴、雄深峻厚、博大深沉之境界颇有心得;他从龚贤那里得到了苍凉、静穆的境界,悟到了笔墨由淡至浓层层复加而形成的独特的视觉效果;而在黄宾虹那里,他则体悟得到了浑厚华滋、物我两忘的境界。“他的画里不时若隐若现地透露了他追摹陆俨少、王蒙、黄公望、梅清、石涛等先贤笔意、章法的心迹。”

  著名评论家徐恩存就说:“受到良好学院教育的徐家珏,深受岭南派山水画的影响,吸取岭南派绘画的生动性和清新感,用笔洒脱轻松,用色清丽淡雅。”

  在徐家珏看来,时下有股为了追求一时之名而出现的“创新”风潮,其实在标新立异之外并无实质内容,更是轻蔑传统、割断血脉。他甚至认为,对中国画的传统,不应该用“创新”加以概括,而是要用“发展”一词,表达中国画从传统到现代的传承不息、发扬光大。

  徐家珏的山水之道,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的山水之道,道之道,非常道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徐家珏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